cablnda中文蓝筹股是什么意思思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频道呼号:CCTV-4 中文国际)是中文国际频道以新闻类节目为主,以文化类节目为辅助内容的国际频道。频道开播于日,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唯一一个面向全球播出的中文频道。CCTV-4的目标观众是全球华人,特别是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华侨以及港、澳、台同胞。其禀承的一贯宗旨是:“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频道以新闻节目为主导,及时、客观、深入地报道和评述国内和国际新闻,同时向观众提供娱乐、教育、资讯等多方面的综合服务。多年来,CCTV-4以其文化品味高、针对性强及具有权威性等特色确立了其在全球华语观众中的声誉和地位。2007年新改版的CCTV-4由原来的一个版本扩增为亚洲、欧洲和美洲三个版本,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方便了不同地区观众的收看。日,该频道信号切入新址。日,CCTV-4高清版本在中星6A上星清流(开锁)播出,编码格式为MPEG-4。外文名CCTV-4 中文国际频道前身开播日期日频道栏目中国新闻、今日亚洲等日播时长24小时频道分版亚洲版,欧洲版,美洲版频道总监播出方式高标清同播视频格式SDTV(16:9),HDTV(16:9)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前身“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正式开播。当初播出的节目除中文外,还包括了英语在内的外语节目,以及包括粤语在内的汉语方言节目。并在台湾有线电视播出。另外,《》开始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起初与并机,后改为凌晨重播。
日,因英语频道(现为)试播,英语节目改为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与英语频道并机播出。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与日本大富株式会社合作,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实现在日本落地播出,落地后的频道名定为“CCTV大富”。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更换为透明“CCTV-4”台标,仅限于电视频道的画面上,宣传片改用现行的双线CCTV台标(即双线的CCTV-4,但不是勺标)。蝴蝶标在央视记者的话筒上使用。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粤语节目等汉语方言节目取消。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更换为双线“CCTV-4”台标(俗称勺标)并使用至今,并在之后不停地做出微调。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开办闽南语节目并撤出一小时英语节目等外语节目。
日,由于英语频道的开播及西班牙语法语频道(现为和)的试播,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英语节目、法语节目等外语节目取消。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在台湾有线电视终止播出。2月27日,台湾宣布不同意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节目信号在台湾落地。
日至日期间,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全程报道伊拉克战事资讯,直至开始试播一周(即日)后,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与英语频道恢复原来节目播出。
日,随着很多外语国际频道和地方电视台汉语方言栏(节)目和以汉语方言为主的电视频道的开播,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取消所有外语节目和汉语方言节目,成为全中文(汉语普通话)对外电视频道,同时更名为“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日分频为亚洲版、欧洲版和美洲版进行播出,经过这次扩版,亚洲、欧洲、美洲以及相应卫星电视覆盖的地区观众可收看到与当地作息时间及收视习惯相适应的电视节目。无时差的编排,满足了不同时区收视习惯。
日,香港亚洲电视的一条数码频道转播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覆盖香港全境。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联合一同被台湾行政院新闻局获准在台湾播出,中华电信MOD、台湾有线电视同时与中华台北联合运营央视和省级海外频道面向台湾观众。
日起,中文国际频道将改版。此次改版是中央电视台实行频道制改革后的首次改版。[1]
日,频道正式微调标志,改为“英语缩写+数字+中文标识”的形式:“CCTV-4 中文国际”。[2]
日,亚洲电视取消CCTV-4转播,改播CCTV-1香港版本,原香港收费电视平台和公共天线可免费收看该频道节目。
日,东京时间18点起,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在日本落地的CCTV大富频道进行日语化播出;日,正式开始日语化播出。台标下方注记由“中国语放送”变为“二カ国语放送(即中日双语播出)”。
日,CCTV大富频道高清信号568频道开播。CCTV-4高清版本在内部测试播出。
日22:45,CCTV-4播出大部分16:9节目的方式由原先的信箱模式更改成横向压缩,将16:9 的节目压缩成4:3,使16:9电视观看时画面正常。23点,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部分新闻节目开始在央视新址制作。北京时间日开始,所有新闻节目在新址制作,均为16:9形式。
日,台标改为16:9形式。
日,CCTV-4高清版本在中星6A上星清流(开锁)播出,编码格式为MPEG-4。中文国际频道的播出信号采用数字压缩技术,通过多颗国际卫星传输,基本实现了卫星传输信号的全球覆盖和卫星直播信号的重点地区覆盖。
中文国际频道以新闻类节目为主导,以文化类节目为支撑,以对台湾报道为重点。开设了具有鲜明对外特色的《》、《》、《》、《》、《》等自办栏目和优秀国产电视剧等。及时和客观地向全世界介绍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教、历史等各方面情况。中文国际频道已经成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国的窗口,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增进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多年来,中央电视台陆续与各国电视传媒机构签约合作,使CCTV-4以进入当地有线网络或直播卫星平台等多种方式,在遍布于亚、非、拉美、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全频道或部分时段的落地播出。在中国大陆地区,CCTV-4也是落地覆盖范围最广的频道之一。
中央电视台陆续与多家海外电视传媒机构合作,使中文国际频道以进入当地有线电视或卫星直播电视网等多种方式,在遍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全频道或部分节目的落地播出。 CCTV-4的频道定位是以新闻为主导、荟萃各类节目精华的综合频道。CCTV-4的新闻节目全天24小时滚动更新,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视角,及时、客观地报道新闻、点评时事、发布信息,其新闻报道的专业水准和权威性,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有大事,看四套”,已成为海内外观众的普遍选择;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综合频道,CCTV-4汇专题、纪录片、综艺、电视剧等各类节目于一体,为各个层次的收视大众提供全方位的资讯和娱乐服务,被誉为“海外华人观众的精神家园”。CCTV-4的播出信号通过多颗国际卫星传输,基本实现了传输信号的全球覆盖和直播信号的重点地区覆盖。为方便各个时区的观众收看,这个频道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主要节目以8小时为一单元编排,全天滚动播出,方便了世界不同时区观众的收看。中文国际频道大部分播出的节目均提供中、英文字幕。
《》是一档30分钟的杂志型节目,该节目将致力于搭建全球华人的话语平台和全球华语媒体的展示平台,以此来宣传华人、服务华人、凝聚华人、鼓舞华人,团结更多的海外华人及华语媒体,构建全球华人共享的电视交流平台,传播华人正面、积极、主流的声音。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个报道海外华人
学说中国话,朋友遍天下!《》用“剧”承载教学,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实战教学,让观众在生动幽默的情节里、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学汉语。节目力求在内容上成为汉语学习者的泛听泛读教材及在中国的生存生活手册,在形式上成为情景交融、清新独特的汉语教学电视节目。
该栏目以跨越时空的方式讲述历史记忆、名人掌故、民俗民风;以人文发现的视角,表现风情风物及自然山水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以引人入胜的故事,体现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书中全面、综合、深入、立体、全景式地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地域性格。
《锁情秋》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第三人称单数:
rent是什么意思,词典释义与在线翻译:
租金,租费
裂缝,裂口,破缝,裂隙
地租,房租
分裂,破裂
出租的财产
【地】断口
出租地,出租房屋
租用,租入,租借
出租,租出
把...租给某人,向...租入
向某人收租
adj.(形容词)
分裂的,分立的
不付租金的
rend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
vt. & vi. 租用 pay a regular times for the use of
提示:各行业词典APP中含有本词条的独家正版内容,在手机上可看到更多释义内容。
rent&:&租金 ...
在&&中查看更多...
rent&:&租金;出租 ...
在&&中查看更多...
rent&:&地租 ...
在&&中查看更多...
rent&:&租金 ...
在&&中查看更多...
rent&:&租金 ...
在&&中查看更多...
rent&:&裂缝 ...
在&&中查看更多...
rent&:&租, ...
在&&中查看更多...
rent&:&断口 ...
在&&中查看更多...
rent&:&租, 租借,
在&&中查看更多...
rent&:&租金 ...
在&&中查看更多...
a payment or series of payments made by the lessee to an owner for use of some property, facility, equipment, or service
an opening made forcibly
"there was a rip in his pants"
"she had snags in her stockings"
the return derived from cultivated land in excess of that derived from the poorest land cultivated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the act of rending or ripping or
"he gave the envelope a vigorous rip"
"We rented our apartment to friends while we were abroad"
grant use or occupation of unde
"I am leasing my country estate to some foreigners"
engage for service unde
"We took an apartment on a quiet street"
"Let's rent a car"
"Shall we take a guide in Rome?"
hold under a lease of goods and services
rent的用法和样例:
用作名词 (n.)
The rent is due at the end of each quarter.
缴纳租金以每季度末为期限。
They let the house to me at a rent of 100 dollars a month.
他们把房子租给我,每月租金一百美元。
用作动词 (v.)
I rent a room from her.
我向她租了一个房间。
I'd like to rent a car for just one day.
我想租一部车,一天即可。
She decided to rent out a room to get extra income.
她为获得额外收入决定租出一个房间。
用作动词 (v.)
用作及物动词
S+~+ n./pron.
He decided to rent the house.
他决定租这房子。
I have rented a house and paid the rent.
我已租了房子,并交了租金。
He rented a colour TV soon after moving in.
搬进后不久他就租了一台彩色电视机。
We rented a small house in Newtown for a year.
我们在新街租了一栋小房子,租期为一年。
We rented a cottage at the seaside for the Christmas holidays.
我们在海边租了一栋小别墅,以供度圣诞假日之用。
We rented a house in the suburbs.
我们在郊外租了一所房子。
用于be ~ed结构
The farm has been rented by my father.
这个农场已被我父亲租用了。
用作双宾动词
S+~+ pron./n. + n./pron.
She rented me a room.
她租给我一个房间。
S+~+ n./pron. +to pron./n.
We rented the cabin to a young couple.
我们将小屋租给了一对年轻夫妇。
Mr. Hill rented this land to us.
希尔先生把这块土地租给我们了。
用于be ~ed结构
The farm has been rented to Mr. Jackson.
这个农场租给杰克逊先生了。
用作动词 (v.)
rent at (v.+prep.)
(使)以(某价钱)租出 (cause to) cost (a certain amount) to rent
rent at sth
The building rents at £150 a year.这栋楼房以每年150英镑出租。
This house rents at¥100 a month.这栋房子以每月100元的价格出租。
rent sth at sth
用于 be ~ed 结构
This car is rented at $20 a day.这辆汽车租一天20美元。
rent out (v.+adv.)
租出 lease or let out
Frank rented out his gas station.弗兰克把他的加油站租了出去。
He rents out villas in Italy.他在意大利出租别墅。
He rented his house out to the Hudsons.他把他的房子租给了赫德森家。
I have rented the house out to a very nice family.我把房子租给一个上好的人家了。
I am thinking of renting out my house for the summer while I am away.我正在考虑夏天不在家时把我的房子租出去。
用作动词 (v.)
租一辆汽车
租一间屋子
收昂贵的租金
廉价地出租
以(某种价格)租出去
Questions about rateable value and..the fair-rent clauses.
出自:R. Crossman
They were seriously behind with the rent.
出自:E. Feinstein
Arm-chairs whose stuffing used to leak..out of..rents in their sides.
出自:L. Durrell
The sea captains' houses were rented out for the season.
出自:R. P. Jhabvala
I persuaded her to rent their..potato barn to me.
出自:K. Vonnegut
rent的详细讲解:
rent可统一表示“租金”,既可作单数,也可作复数,如a rent表示“一项租金”,而rents则表示“多项租金”;
rental表示“租金的额度”,不分单项或多项。
I have to pay a rental of five hundred yuan.我要付五百元的租金。
rent在作动词时,表示“出租,租用”。
Tom rented this house from Mr Little, and rented two rooms to Mrs Addams.句中的第一个rent表示“租用”,而第二个rent表示“出租”。
在英国,rent仅用于房屋和土地,但是在美国没有任何限制,可用于所有东西。
He rented a motor-car and went to see a friend.英国人用hired来代替rented。
We rent books to members only.英国人用lend来代替rent。
rent用作名词时的意思是“租金”,转化成动词指“租用”,即将多余的房屋、土地或其他空闲物资以有偿的方式转借他人,待需要时再将其收回。可指租入,也可指租出,通常指租用土地或房屋,而在美式英语里也可指租用汽车等,但都不用于借钱。
rent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后接房屋、土地等名词作宾语,还可接双宾语,其间接宾语可转化成介词to的宾语。可用于被动结构。
rent还可用作名词,意思是“租金”。例如:We pay a high rent.我们支付昂贵的租金。
rent, hire, let
这组词的共同意思是“租”“租用”“雇用”。其区别是:
1.就租进、租出来说, let是租出, rent和hire则既可以是租进,也可以是租出。例如:
Will you rent me your boat for the weekend?小船租给我度周末好吗?
The house lets for 80 yuan a month.这房子出租,租金一个月80元。
2.就租期长短来说, hire强调临时性, let强调长期性,而rent既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例如:
During the holidays we hired a boat and went fishing.假期我们租了一条船去钓鱼。
We're hoping to let this field.我们希望把这块地租出去。
She rents out rooms to students.她把房间出租给学生。
3.就宾语来说, hire多用于对人的雇用, let和rent则着重于租物。例如:
The store hired two clerks for the sale.这家商店为了这次廉价销售雇了两名店员。
The farmers near cities are working part of their land themselves and are letting the rest.城区附近的农民自己耕种一部分土地,出租其余的部分。
He rented a colour TV soon after moving in.搬进后不久他就租了一台彩色电视机。
4.hire在表示租某物时,在英国,一般指租汽车、船只等; let指出租房屋、地产; rent在英式英语中指较长时间租入或租出房屋、商店或土地,在美式英语中可指长时间或短时间租用各类资本或日用品,这一意义现已影响到英国。例如:
Why don't you hire out your car to your neighbours while you're away, and earn some money?你不在家时为何不将你的汽车租给你的邻居,挣点钱呢?
I asked her if she had any room to let.我问她有没有房间出租。
I'm thinking of renting out my house while I'm away.我正在考虑在我离家期间把房子租出去。
5.hire有时可表示“受雇”,而let和rent无此义。
☆ 12世纪中期进入英语,直接源自古法语的rente,意为到期付款。
rent的海词问答与网友补充:
rent的相关资料:
rent&:&租住,租用 ...
在&&中查看更多...
【同义词】
rent的相关缩略词,共有2条
研究在创业
Rentrak有限公司
rent:rent v. 租, 租借, 出租n. 租金习惯用语for rent 招租,出租(广告用语)…
相关词典网站:my是什么意思,词典释义与在线翻译:
adj.(形容词)
int.(感叹词)
(表示惊愕、怀疑的感叹词)哎呀,喔唷
pron.(代词)
[I的所有格]我的
[用于称呼]我的
用于感叹句,表示惊奇,后常跟其他词,如goodness
对下级的称呼
pron.(代词)
(I的所有格)我的 (possessive form of I) of or belonging to me
my的用法和样例:
用作形容词 (adj.)
You mistook my meaning entirely.
你完全误解了我的意思。
My friend invited me to dine out.
我的朋友邀请我出去吃饭。
用作感叹词 (int.)
My! Just look at all those beautiful cakes!
哎呦!过来看看那些所有的好看的蛋糕!
My, oh, my, what a busy day!
哎呀,哦,真是忙碌的一天呀!
用作代词 (pron.)
I broke my leg when I was playing football.
我在踢足球时把腿摔断了。
He put the suitcase in first, then held the door for my mother.
他先把手提箱放上车,然后为我母亲把车门打开。
my的海词问答与网友补充:
my的相关资料:
my&:&近视 ...
在&&中查看更多...
my&:&我的, ...
在&&中查看更多...
【近义词】
哎呀(表示惊奇等)...
my的相关缩略词,共有13条
阿曼航空服务公司
人年:一人一年的工作量
my:my pron. 我的int. 嗳呀!啊呀![域] Malaysia , 马来西亚…
相关词典网站:第三人称单数:
triumph是什么意思,词典释义与在线翻译:
胜利的喜悦
【古罗马】凯旋式
得意洋洋的样子
最好的例子
得意的心情
胜利的光彩
得胜而狂欢
成功【古罗马】举行凯旋式
[U]胜利,成功 being successful or victorious
[C]巨大的成就〔成功〕 great achievement or success
vt. & vi. 获胜; 得胜 conquer
提示:各行业词典APP中含有本词条的独家正版内容,在手机上可看到更多释义内容。
triumph&:&胜利 ...
在&&中查看更多...
triumph&:&胜利 ...
在&&中查看更多...
triumph&:&庆典游行戏 ...
在&&中查看更多...
a successful ending of a
"a narrow victory"
"the general always gets credit for his army's victory"
"clinched a victory"
"convincing victory"
"the agreement was a triumph for common sense"
the exultation of victory
"The champion prevailed, though it was a hard fight"
be ecstatic with joy
dwell on with satisfaction
"Who cannot exult in Spring?"
triumph的用法和样例:
用作名词 (n.)
The winning team returned home in triumph.
球队凯旋而归。
The bridge is a triumph of modern engineering.
这座桥是现代工程的一大成就。
A smile of triumph lit up her face.
她的脸上闪露出胜利的微笑。
We finally won a diplomatic triumph.
我们终于赢得了外交的胜利。
He smiled with an air of triumph.
他带著胜利的神情笑了。
She gave Mary a glance of triumph.
她得意洋洋地看了玛丽一眼。
He held up the prize in triumph.
他得意洋洋地举起了他的奖品。
用作不及物动词 (vi.)
Advancing culture is bound to triumph over declining culture.
先进的文化必然战胜没落的文化。
Justice triumphs in the end.
正义终将得胜。
She learn to triumph over her disability.
她学会了战胜她自身的不足。
We ought not to triumph over a beaten enemy.
我们不应该在被击败的敌人面前欢庆胜利。
用作名词 (n.)
His new film is an absolute triumph.
他的新影片是绝对的成功。
The victorious army returned in triumph.
获胜的部队凯旋而归。
He achieved great triumphs.
他获得巨大成功。
用作动词 (v.)
用作不及物动词
He had met the challenge and triumphed.
他面对挑战并取得了胜利。
They triumphed eventually.
他们终于获胜了。
用作及物动词
S+~+ n./pron.
She has triumphed her weakness.
她已经克服掉自己的弱点了。
用作动词 (v.)
triumph over (v.+prep.)
击败〔战胜〕… defeat (an enemy)
He triumphed over his political enemies.
他战胜了自己的政敌。
He triumphed over the defeated rival.
他对被击败的对手露出一副洋洋得意的神色。
The victorious general had triumphed over enemies for more powerful than this.
那位得胜的将军打败过比这强大得多的敌人。
Originality constantly triumphed over convention.
创新经常战胜惯例。
克服… conquer (sth bad)
Being ill for many years, she became a successful writer and so triumphed over her misfortune.
她抱病多年,却成了有成就的作家,从而战胜了厄运。
They triumphed over adversity.
他们战胜了逆境。
She learned to triumph over her disabilities.
她学会了战胜伤残。
用作名词 (n.)
获得巨大成功
绝对的成功
欣喜的笑容
用作动词 (v.)
圆满地胜利
外交上胜利
光荣地胜利
极为兴奋地胜利
显著地胜利
政治上胜利
名副其实地胜利
因成功而得意
A revue of great beauty and a personal triumph for Beatrice Lilley.sssss J. Frame
出自:J. Agate
Stephen felt that he had triumphed over his nature.
出自:N. Annan
It was not virtue that triumphed, but strength.
出自:J. Barnes
triumph的详细讲解:
triumph作名词是“胜利,成功”的意思,转化为动词则作“战胜,获胜”解,可指战胜对手,也可指战胜困难等,有时还可指由于获得胜利而表现出来的欢欣和自豪。
triumph可用作不及物动词,也可用作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
这些名词均有“胜利”之意。
:victory普通用词,主要指在战争、斗争或竞赛中获得的胜利,侧重艰辛与成功。
:conquest指获取胜利或征服,把败者置于控制之下。
:triumph着重胜利或成功的辉煌与彻底。
☆ 14世纪晚期进入英语,直接源自古法语的triumphe;最初源自拉丁语的triumphus,意为成就。
triumph的海词问答与网友补充:
[例句用法]Common sense and friendliness triumphed over their problems
尝试和友善的态度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
triumph的相关资料:
triumph&:&凯旋,胜利 ...
在&&中查看更多...
triumph&:&大胜利;大 ...
在&&中查看更多...
【同义词】
【反义词】
triumph的相关缩略词,共有3条
试着修理它,直到我伤害了!
这真的是不可靠的人,请帮忙!
在无用的风险支付沉重的机器
triumph:triumph n. 胜利, 成功v. 获得胜利 英英解释:名词triumph:1. a successful ending of a struggle or contest同义词:victory2.…
相关词典网站:北京大学中文系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北京大学中文系
系(简称中文系)的前身是文科的中国文学门。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初,在师范馆已有“中文”、“文学”等科目,1903年又设置“中国文学门”一类课程,但尚未形成独立的系科。日,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独立的学科。创办时间1898年
中文系是许多文科生的最高梦想,其历史悠久,大师云集,博雅而大气的校园氛围吸引了百年来中国社会最优秀的一批生源。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1919年北大废门改系,中国文学门改为国文系,实行选科制。1925年又实施分类专修制,分“语言文字”、“文学”与“整理国故”等三大类科目,即后来三个纯文科类专业的滥觞。此后,教学体制虽时有变动,系名也几度更迭(国文学系、国文系、中国文学系、系),但总体框架基本不变。
1937年爆发,南迁,与、组建长沙临时大学与。
北大与清华原有的国文系合并为联大国文系。1946年结束,北大国文系随北大复员北返。
1952年全国高校实行,清华大学国文系、国文系和新闻系与北大国文系合并为,分设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编辑两个专业。1954年,语言学系并入,设立专业。1964年又设立古典文献学专业。自始,形成文学、汉语、古文献三个专业鼎立的格局(新闻专业已于1958年合并到)。1953年组建北大文学,中文系部分教师调任或兼任研究所工作,此为的前身。1983年,所属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北大,其机构挂靠中文系。1984年和1985年先后成立北大古典文献研究所与比较文学研究所,1998年两个所正式归入中文系建制。 2002年,北大中文系开设应用语言学专业,打破高考招生的文理界限,在国内最具传统的中文系首开从高中理科招生的先河。
从1910年建系以来,北大中文系师生常肩负先锋的使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民族解放与革命建设事业中,都作过卓越的贡献。作为一个教学科研单位,北大中文系的教学与研究始终往现代化的方向转换发展,不断突破旧有的格局,形成新的学术规范,并逐步协调西方学术方法与中国传统固有学术方法的关系,在中文学科的教学体制、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全国相关系科有过辐射性的良好的影响。 [1]
北大中文系在其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吸纳和涌现过一批著名的学者,有的是属于大师级的人物。如林纾、陈独秀、、刘师培、、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孙楷第、、、、王力、、俞平伯、唐兰、、废名、沈从文、、吴组缃、杨伯峻、、、王瑶、,等等,都曾在北大中文系任教,产生过大批代表学科发展水平的论著,对学科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从建系以来到1999年,北大中文系培养出约6000名本科生,2000多名外国与进修生,1000多名和300多名。科研成果仅新时期以来22年间,发表出版专著约600部,学术论文4500篇,其科研项目量和获奖成果的质与量,均居全国高校同类学科的前列。近20多年来,北大中文系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先后应邀派出近百名教员到十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任教,与十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平均有五、六十名国外的学者来访或进修。北大中文系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北大中文系是全国中文学科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一个系。拥有4个专业(中国文学、汉语、古典文献、应用语言学)、2个研究所(古文献与比较文学)、2个研究中心(汉语语言学与20世纪中国文化)、2个国家级教学科研重点基地(中文基础学科基地与古典文献科研基地)、5个全国重点学科(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典文献学)和7个博士点(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史、现代汉语、古文献、比较文学)、11个硕士点、1个。
北京大学中文系共设4个本科专业: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此外中文系还设有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全系现共有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民间文学;12个硕士点24个专业方向,以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文系是最早入选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2]  中文系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教师99人。教师中教授54人,副教授37人,研究员1人,讲师7人;教授中有北京大学资深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和讲座教授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国家文史馆馆长和国务院参事1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13人。[2]  中文系教学与科研并重,共设9个教研室、1个研究所(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1个实验室(语言学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和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以及北大国学研究院、中国诗歌研究院、跨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联合大学系统“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文教育研究所等15个虚体研究机构。教育部古籍整理委员会秘书处挂靠本系。[2]  在首次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定中(1986年-1988年),中文系5个二级学科入选,分别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典文献学;在第二次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定中(2001年-2002年),中文系6个二级学科入选,分别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07年,北大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全国一级重点学科。2012年国家一级学科评估北大中文系再次名列全国第一。在《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和《泰晤士报增刊》(英国)2011年至2013年发布的世界大学分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的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学科排名前列,始终居于16名至22名区间。[2]《语言学论丛》
语言学论丛》是国家教育部所属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主办的定期性系列学术集刊(以书代刊),刊登海内外有关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现代汉语、汉语史、和文字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上述领域的严肃的学术评论。集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
办刊宗旨:提倡汉语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汉语的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汉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标准语研究与方言研究相结合,以此来推进二十一世纪汉语语言学的发展,使汉语语言学在国际学术界具有更大的影响和更高的地位。
历史沿革:《语言学论丛》的前身是创办于1957年、由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主编的《语言学论丛》,属不定期同仁刊物,已出版25期。从2001年的总第26期起改为北大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面向国内外征稿的学术集刊。
细节描述:自26辑期改为小16开本,每辑30万字,半年一辑,由(北京)在每年的6月和12月出版,至2008年底已出版到第38辑。
组织机构:新刊《语言学论丛》实行编辑委员会指导下的主编责任制,编委会由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主编先后由本中心资深教授林焘、担任。编委会下设编辑部处理日常事务,编辑部由本中心中青年教员组成,并从本中心的硕士或长期聘用编辑助理一人。
工作流程:《语言学论丛》恪守的原则,鼓励学术争鸣;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获匿名审稿通过的稿件,再经过编委会和编辑部在京成员集体会议,决定每辑入选稿件和篇目排列次序。
学术地位:2003年,《语言学论丛》入选科学基金标准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for the Humanities,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颁布的刊物索引目录。该索引是为评价欧盟所有国家人文学科科研提供统一标准而设立的,相当于欧盟的A & HCI。该委员会历时三年对全世界以不同语言出版的语言学刊物进行文献学分析,引用率较高的85种刊物入选名录。其中以中文出版的语言学刊物入选的只有三种,《语言学论丛》是其中之一。
2005年CSSCI设立集刊类索引目录以来,《语言学论丛》每年入选并每年名列按引用率排名的第一名。[3]古代文学教研室、现代文学教研室、当代文学教研室、民间文学教研室、文艺理论教研室、文献教研室、古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教研室、语言学教研室、比较文学研究所、古委会秘书处、语音学实验室、图书馆分馆、语言学中心、、学生工作、离退休人员。
文艺理论教研室简介
文艺理论教研室自1954年建立,是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学术阵地,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基础理论和文艺美学,在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史、、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文学基本理论、小说创作理论、文艺理论等方面取得了较为较为显著的成绩。历任教研室主任有杨晦、吕德申、张少康、、黄书雄、等,现任主任为王岳川。■中国高校人文社会优秀成果奖(34项)
1. 第一届中国高校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年/8项)
王 力(一等奖):工具书《同源字典》;
(一等奖):著作《历史语言学》;
林 庚(一等奖):著作《天问论笺》;
(一等奖):著作《中国古文献学史》;
(二等奖):著作《杜甫评传》;
(二等奖):著作《古汉语词汇纲要》;
(二等奖):著作《比较文学原理》;
(二等奖):著作《》。
2. 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8年/9项)
(二等奖):著作《》;
(集体,二等奖):著作《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
(二等奖):论文《释殷墟卜辞中的“▲”等字》;
(二等奖):著作《批评史》;
、(二等奖):著作《中国诗学通论》;
(三等奖):著作《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
沈 阳(三等奖):著作《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三等奖):著作《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
(集体,三等奖):著作《世界诗学大辞典》。
3.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3年/2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陈保亚(三等奖):著作《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4.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年/6项)
袁行霈(一等奖):著作《陶渊明集笺注》;
沈 阳(二等奖):著作《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
(二等奖):著作《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
李 杨(三等奖):著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孟二冬(三等奖):著作《登科记考补正》;
(三等奖):著作《》。
5.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09年/9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
(一等奖):著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三卷)》;
袁行霈(集体,二等奖):著作《中华文明史(四卷)》;
汪 锋(二等奖):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s in Contact-The Distillation Method and the Case of Bai》;
孔江平(二等奖):著作《Laryngeal Dynamics and Physiological Model》;
(三等奖):著作《》;
(三等奖):著作《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
陆俭明、(普及奖):著作《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李 零(普及奖):著作《兵以诈立——我读〈孙子〉》。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7项)
1. 第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87年/8项)
王 瑶(荣誉奖):论文《鲁迅〈故事新编〉散论》;
朱德熙(一等奖):论文《自指和转指》、《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
裘锡圭(一等奖):论文《战国货币考》;
陈贻焮(一等奖):著作《杜甫评传(上卷)》;
(二等奖):著作《求实集——中国现代文学论集》;
徐通锵(二等奖):论文《宁波方言的‘鸭’[e]类词和儿化的残迹》;
(二等奖):著作《〈野草〉研究》;
(二等奖):论文《论初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
2.第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1年/7项)
裘锡圭(特等奖):著作《文字学概要》;
袁行霈(一等奖):《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二等奖):教材《》;
葛晓音(二等奖):著作《八代诗史》;
张少康(二等奖):著作《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吕德申(二等奖):著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
陆俭明(二等奖):论文《“V来了”试析》、《“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
3.第三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4年/6项)
徐通锵(一等奖):著作《历史语言学》;
孙钦善、(集体,一等奖):古籍整理《全宋诗》;
(一等奖):著作《屈原辞研究》;
(一等奖):著作《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方锡德(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
张双棣(二等奖):工具书《》;
4.第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6年/5项)
何九盈(一等奖):著作《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一等奖):著作《叶圣陶传论》;
沈 阳(一等奖):著作《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蒋绍愚(二等奖):著作《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夏晓虹(二等奖):著作《晚清文人妇女观》。
5.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8年/9项)
张双棣(一等奖):著作《淮南子校释》;
钱志熙(一等奖):著作《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
孟 华(罗芃等,集体,一等奖):著作《法国文化史》;
张联荣(二等奖):著作《》;
徐通锵(二等奖):著作《语言论》;
(二等奖):著作《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
马 真(二等奖):著作《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
沈 阳(二等奖):论文《汉语句法结构中名词短语部分成分移位现象初探》;
郭 锐(二等奖):论文《过程和非过程》。
6.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0年/7项)
袁行霈(集体,特等奖):著作《中国文学史》;
(一等奖):著作《汉语非线性音系学》;
张 健(二等奖):著作《清代诗学研究》;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
张少康(二等奖):著作《》;
孙玉石(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褚斌杰(二等奖):著作《诗经全注》。
7.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年/7项)
张少康(一等奖):著作《文心雕龙研究史》;
沈 阳(一等奖):著作《生成语法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
(一等奖):著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
(张燕瑾等,集体,一等奖):著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
张 健(二等奖):著作《元代诗法校考》;
傅 刚(二等奖):著作《文选版本研究》;
(二等奖):著作《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
8.第八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4年/7项)
袁行霈(一等奖):著作《陶渊明集笺注》;
郭 锐(一等奖):著作《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孟二冬(一等奖):著作《登科记考补正》;
董秀芳(二等奖):著作《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
胡敕瑞(二等奖):著作《〈论衡〉与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
李 杨(二等奖):著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二等奖):著作《欧阳修学术研究》。
9.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年/4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二等奖):论文《所谓无词的言语》;
陆俭明、沈阳(二等奖):著作《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二等奖):著作《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10.第十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年/4项)
袁行霈(集体,特等奖):著作《中华文明史》;
严绍璗(一等奖):著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
温儒敏(二等奖):著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汪 锋(二等奖):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 in Contact》。
11.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年/3项)
陈平原(二等奖):著作《历史、传说与精神——中国大学百年》;
(二等奖):著作《》;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基于认知的汉语计算语言学研究》。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 全国优秀及指导教师(5项)
孙玉文(导师):博士论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1999年);
詹卫东 (导师陆俭明):博士论文《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2000年);
张 赪(导师蒋绍愚):博士论文《汉语处所介词词组和工具介词词组词序变化》(2001年);
陈 剑(导师裘锡圭):博士论文《殷墟卜辞的分期分类对甲骨文字考释的重要性》(2002年);
姜 涛(导师温儒敏):博士论文《“新诗集”与新诗的发生研究》(2003年)。
2.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项)
陆俭明:第一届国家教学名师(2003年);
蒋绍愚:第二届国家教学名师(2006年);
温儒敏: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2008年)。
3.国家级精品课程(7项)
陆俭明等:《现代汉语》(2003年);
蒋绍愚等:《古代汉语》(2005年);
温儒敏等:《中国现代文学》(2005年);
等:《中国当代文学》(2006年);
袁行霈等:《》(2006年);
商金林等:《中国现代名著导读》(网络课程/2008年);
陈保亚等:《理论语言学》(2009年)。
4.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
陆俭明等(一等奖):“现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1996年);
王福堂等(二等奖):“汉语方言学系列课程”(2004年);
蒋绍愚等(一等奖):“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2005年);
温儒敏等(二等奖):“建立严格的博士生教育管理制度”(2005年)。
5.(1项)
沈 阳等:“现代汉语”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年)。简介中国俗文学学会成立于日,由赵景深任名誉会长,姜彬为会长,学会挂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91年7月,学会转而挂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由吴组缃任会长。 1994年,学会又改选吴小如为会长。日,学会改选陈平原任会长。 日,学会最新一次改选。陈平原连任会长,新任副会长有:程郁缀、刘晔原、刘祯、谭帆、黄仕忠、陈文新、吕微。2000年开始与 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共同建设。2008年加入北京大学图书馆系统。
中文系分馆收藏以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等专业为主,涉及相关学科的图书、期刊,以及学位论文等专业性文献,主要为本系教学提供资料情报服务。截至2007年5月统计,分馆收藏中外文图书近2万余种,4万2千余册;中外文期刊270余种,合订本近2万余册;其中,22种语言研究类外文期刊为我馆独有;并备有届硕士与博士学位论文1255种/册,均为开架阅览。
中文系分馆建有王力文库、游国恩文库,收藏二位先生家属捐赠的藏书;已经收到王瑶先生、朱德熙先生家属捐赠的藏书,即将建设王瑶文库和朱德熙文库;以中文系教师著作为主的学者文库也在建设中。文库图书闭架管理,只能阅览,不能外借。
中文系分馆现位于旧化学楼西配楼三层。面积300多平方米,内设图书借阅室、期刊阅览室和王力文库、游国恩文库。阅览座位四十多个,并配有目录检索与电脑检索系统。环境优雅、明亮,是读书、查阅资料的上佳场所。现有工作人员二人,为读者提供专业、热心的服务。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盘内盘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