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翻译。字字落实啊

暂无任何动态
高考文言文翻译如何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责任编辑:limx2012
在历年高考的文言文试题中,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都是必考的题目,一般是翻译两句,分值为5~6分。这一考点要求考生能够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这是综合性的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知识梳理】
文言文翻译,应坚持以直译为主、直译优先的原则,确切地表达原文原意。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译意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当然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都要求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1.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庙号、谥号、书号、物名、政区名、典章制度、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有些文言词语,比如发语词或者起延缓语气、凑足音节、倒装句的标志作用的虚词等无须译出,翻译时要删掉。
3.在文言文中,常有一些省略句,翻译时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的文意,适当补充,待语意完整地翻译出来。补全省略成分,对于得高分来说非常重要。
4.在翻译时,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或词的结构古今相同而意义却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另外还有通假字,使动、意动等活用的词语,也要注意替换。
5.文言文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中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在翻译时一般要进行调换,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注意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要注意保留不变的字词,删除无用的虚词,补充省略的部分,改换不同的词语,调整倒装的语序,这样我们的文言文翻译就能够真正文从句顺了。
【解题技法】
1.通读语句、整体理解。这一步很重要,翻译的第一步要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一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去抠,那样会出现前后不照应、句意不通顺等毛病,而且也容易走入死胡同。初读句子,只要理解句子的大意就行,这为下面推断词义打下基础。
2.找得分点、发现“生词”。这一步是关键,因为考翻译的句子,一定有几个得分点,突破这些点是解题成功的关键。遇见不理解的“生词”可以用笔先把这些字圈出来,也可以借助考题提供的信息帮助解决:
①通过字形推知字义。如: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
②通过组词来解释词义。即以文言本字为核心,多组几个相关的词。借助已知的成语(词语)判断词义,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胫,不胫而走。
③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推知词义。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3.理清句式,调整语序。在很多情况下,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是翻译的重要得分点,如果没有看清句式,翻译出来的句子会出现结构混乱的现象,如果不能把特殊句式表达清晰,也是翻译扣分的重要方面。所以,翻译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语序理顺,适当调整。
4.草拟底稿,抄写清晰。翻译时,一些比较难的句子,可以先打个草稿,等到答案确定以后再认真誊写到试卷上,这样既可以保证答案的思路清晰,又可以保持卷面整洁。
总之,做翻译题的时候,要先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考查的意图,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采用优先直译的原则,力争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句顺,这样,我们就能从容应对高考的文言文翻译了。
文言文句子翻译歌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
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毕。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顺畅,考试优异。
【高考真题】
2009年上海秋季高考卷第20题: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6分)
(1)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
(2)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解析】(1)题的得分点是定语后置,翻译时必须把语序调整好才行,实词“疾”、“摄”需要解释到位,方可得3分。(2)题的得分点是“比”、“谒”、“引”三个词语,三个字的解释不可遗漏。
参考答案:(6分)(1)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2)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
2011年上海春季高考卷第19题: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
(2)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箱,旋致蠹书之变。
【解析】细解:第一步看句式,第(1)题是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出省略成分,后把“瓻”讹为“痴”。第(2)题省略了两个介词“于”,“犹胜(于)腐烂(于)箧箱”;还有被动,“蠹”,被虫蛀。第二步再看有无专有名词,如“箧箱”,都是盛书的箱子,一般不译。第三步看有没有生冷的实词以及此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如“讹”,错讹;“致”,招致。第四步再根据虚词研究语气,如“殊”、“犹”、“旋”。最后再看是否有需要意译的词句,如“蠹书之变”,直译为“被虫蛀的变故”,答案译为:被虫蛀。
【参考答案】(6分)(1)后来(把“瓻”)错成“痴”,就很失厚道的意味。(“讹”、“殊”、“气象”各1分)(2)即使读书没有什么成就,也要比让书烂在书箱里,很快招来被虫蛀坏的后果要好。(“成”、省略介词“于”、“旋”各1分)
16/17高考QQ群
广东高考家长群:
广东高考学生群:
广州高考家长圈:
2016广州高考家长群:
2017广州高考家长群:
全国高考家长群:文言文教学如何处理字词句的落实和赏析之间的关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文言文翻译中的“字字落实”问题--《云南教育》1981年06期
文言文翻译中的“字字落实”问题
【摘要】:正 中学语文教学,指导学生准确通顺地翻译文言文,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教师多主张“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拙文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有冰的同志认为,“字字落实”就是把原文的每个字都译出来,体现在译文中,既不能少译一个字,也不能多译一个原文字面上没有的字。这种看法,似乎极其严肃认真,但实践中却不能完全做到。因为文言文的词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中学语文扮学。华耳学生准确通顺地翻于文言文,是戈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它。洲泽文言文的原贝:!一攻师多主弓胜“字字落实.直译为全,,拙文就此问钟,;绳衬:个人的一万}之见。有一的同念冲、为,“字字落实”就是把原文的钉个宇邵矛出来,体现在译文中.既不能少译一个字,也不能多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念蒙;;[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7年06期
陈家西;;[J];小学教学研究;1992年11期
韵雅;;[J];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2010年12期
;[J];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2007年02期
杨细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龚小华;;[J];湖南教育(中);2010年11期
赵海英;;[J];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2009年10期
卢开石廉;;[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11期
张清;;[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3年01期
徐忠宪;;[J];江苏教育;1987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胡键;[N];南方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文言文句子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
&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标准和原则;
2、掌握相应的直译方法和翻译步骤;
3、明确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些异同点;
4、通过练习,来强化理论知识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相应的方法会翻译浅显的课外文言文
基于一定的文言词语的积累去拓展运用通过复习归纳,让学生掌握翻译的技巧,让翻译做得更规范
板书设计:&&&&&&&&&
文言文专题复习---翻译句子
&&&&&&&&&&&
二标准:字字落实& 文从字顺
&&&&&&&&&&&
一原则: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
五字经:留 删& 换&
&&&&&&&&&&&&&&&&&&&&&&&&&&&&&&&&&&&&&&&&&&&&&&&&&&&&&&&
教&    学  
 预    设
设 计 意 图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则文言文日记 :
今午,从学堂出,见前面一背影甚为眼熟,近看之,为娘。遂同行。吾为之提物,至宅,入门,曰:“娘,可买牛肉干不?”娘曰:“吾已买之。”大悦。晚,想起一事,明为娘之寿辰,吾当备礼而送之。
二、翻译技巧一:二标准,一原则
1、请一位学生翻译全文,初步感知内容,然后请学生评议,指出翻译的缺点
2、学生翻译完、评点后,教师归纳:
刚才同学们的译文错误可能表现在两个方面: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和想当然;句子语意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这些都是文言句子翻译的大忌那么,文言句子翻译的标准是什么呢?
★提出翻译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字顺
3、屏显练习: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4、指名学生翻译重点句
(1)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我的腰缠了一千文钱,很重,因此落后了
⑵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译: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干什么呢?
用古人的说法是“信”与“达”“雅”是要求合乎情理有文采,我们暂时不研究(平时译句哪怕是高考译句做到“信”“达”就可以了)
“字字落实”,就是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遗漏,也不能有多余换句话说,就是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译文中尽量不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字顺”就是译文要明白通畅,合符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有时,字字落实不能文从字顺的,怎么办?
5、出示事例,要求学生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借代)
译:(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能不能翻成守住篱笆墙,能不能翻成乞求我的这把老骨头?——引出意译&
意译与直译的关系处理
7、提出一原则:直译为主,&&
讨论什么情况下需要意译?
8、总结:句子中用了比喻、借代、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时要意译
既然直译为主,我们来看直译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三、学习做到字字落实的“五字经”
(★通过表格的形式,在对句子进行翻译后,总结出五字经)
1、通过练习明确翻译时用“留”字
&示例:1.孔子云:何陋之有?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必以分人6、不求闻达于诸侯7不曾吝情去留、
指名学生翻译,提问:有翻译时有什么规律?
①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要不译,也就是保留,简称“留”
再追问:哪些词也可以保留不译?
补充:同义连用的实词某些虚词,偏义副词的陪衬词
你能否再举出类似的句子?学生举例,教师评议。
然后课外延伸练习:
(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②当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一样时要调整语序,注意一字“调”
追问:这些句子通常在古文里是属于哪些句式,可以根据以上几个例子,或自己想到的?
学生可以举例课内的知识
补充:如第一个句子提宾句,第二个句子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第六个句子也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练习:(1)大往来何操?(2)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从第三个句子中的“狱”可以知道古今异义词应该要更换词语,一个字表示“换”
让学生举出类似的句子,如“不以臣卑鄙”中的“鄙”,还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的“遗”
④从第五句可以知道一旦发现有成分残缺的就要补足成分来翻译,用一个字来概括为“补”
以开火车的形式从规定背诵的文言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
见渔人,乃大惊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战于长勺等句子
练习:(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若句子中有些词语不能翻译的,只起到结构方面的作用等,就可以删去,用一个字表示“删”
也让学生举例,如“之”在很多情况下不翻译,如“鸣之不能通其意”
“公将鼓之”等
练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昼夜勤作息
四、真题演练
(巩固五字经并总结答题步骤,学生写出翻译进行展示)
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李将军列传》)&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留——李将军;
换——其:大概、恐怕、差不多/也:……吧;
调——……之谓(宾语前置):说的是……/是说……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留——死、天下&&&
换——及:到、等到&&
尽:竭尽、极力表示
补——知:知之者&&&&
不知:不知之者
五、讨论总结【解题步骤】
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先在草稿纸上将语法要点一一标出,引起自我注意
将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前面介绍的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五、拓展练习
把下面文言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②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⑤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今乃掉④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⑥之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译文: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六、总结 (以翻译歌诀作结)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创设故事,激发学生
通过口述大意引出
复习的重点
再次出示中考真题,然后
根据落实"二标准,一原则"的要求&
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翻译时遵循的五字法,然后举例再练习,这样可以避免老师灌输的缺点,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让&
&他们学会梳理系统知识,学会具举一反三的做题能力
小结归纳,梳理系统知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